如果不是這一陣子常常要與醫療體系打交道,
還真無法感受《醫龍》和《仁者俠醫》這兩部片子中,
這些男主角醫師了不起的地方。
醫師就跟記者一樣,
看盡生老病死苦痛,
看的都是別人的故事,
可是如果能夠多一點同理心,多一點在乎對方的感受,
結果會是全然不同。
患者不僅是要藥醫,也要心醫,
但是在很多時候,
患者面對醫師時,往往第一個打敗他的對手就是醫師,
因為制式的言語,
因為冷陌的態度,
不是身為醫師就該冷血,
不是身為醫師就該抽離,
面對患者時,台灣的醫生,大部份都少了一顆同理心。
我記得我念高一時,爸爸二度中風,
因為是腦幹中風幾乎沒有救活的機會,
急診室的醫師當著我的面,一位高一十五歲的孩子,跟我說「他沒救了」。
還怕我不相信,用手剝開父親的眼睛說,
你看,瞳孔都放大了,沒救了!
這是何等殘忍,就算是事實,就算是二十多年後,
我仍然覺得,不論他的醫術多高明,他的醫德是零分。
如果今天的角色換作是他呢?
醫生必需抽離,才能理智判斷,但是醫師也要有人性,
至少在面對患者的時候,需要的是鼓勵。
文良發現胃出了狀況,
遇到一共三位醫師,
第一位馬上就要抓他去開刀,
第二位,連病例還有CT和胃鏡的影像都沒看,馬上就問「要在我們這裡開刀嗎」?
這位還是領有國科會研究專案,而且是在醫大任教的主任級醫師,
他再優秀,態度不對,又怎麼能指望教出態度正確的後輩呢?
第三位是以患者為中心,但是卻不懂得醫病要醫心,
他很仔細看了胃部的CT、超音波、病理切片,還有許多資料後,
冷冷的說「因為腹部CT照的不清楚,所以還要再照一次,
如果移轉了,開刀也沒什麼用!」
你都還沒有數據佐證呢!
可以正向鼓勵病人說,因為儀器沒照清楚再照一次,
我們是擔心移轉,但也有很多例子是虛驚一場。
畢竟來找你的患者,不是一個人,而是一家人心繫之所,
畢竟在數據結果未出來之前,與其擊敗一個人的決心與信心,不如加強心理建設。
癌症這種病是需要自信心去對抗,
醫生怕給患者太多希望,未來會有更大的失落感,
但是在數據未明,一等就是一週兩週的時候,
我不明白醫師這樣的抽離冷陌,對於醫病的醫師,有什麼好處?
就連國內權威的癌症專門醫院、最以人為本的醫院尚且如此,
又如何期待其它的醫院呢?
還有生育中心的權威醫師,
進門之後馬上問你「要做多少錢的試管」,原來錢的多寡是可以決定一切,
人命是可以放在CASH的天平上,去秤斤秤兩的!
這些都是我們在採訪時,面對笑咪咪的醫師,背後所看不到的地方。
記者無德,眾人唾棄;
政治人物無德、社會公審;
那麼如果大多數的醫師如果無德,
只在乎在健保體系中追求自己的最大利潤、最低風險與最大方便,
於是乎病人能不能遇上好醫生,就變得可遇不可求。
洪蘭批評醫學系的學生不像樣,其實在健保制度下的名醫、庸醫,也沒什麼兩樣,
這樣的老師,只有專業沒有醫德、沒有仁心的醫師,當然教不出好學生!
於是《醫龍》和《仁者俠醫》這樣的醫生,會讓人們這樣的嚮往,
《仁者俠醫》能在日本播出時創造20%的收視率,也不是沒有原因。
- Nov 10 Tue 2009 21:52
仁者俠醫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